实时新闻 > 新闻详情
瑞典幼稚园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
发布时间:2018-06-21
对瑞典人来说,孩子离开母体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,父母和师长在孩子年幼时扮演的角色,比较像是一个照顾者与导师,给予他们全方位的保护、传授知识,而当孩子可以独立思考、自主行为后,家长的角色就逐渐变成一个跟孩子能平等互动的朋友。 在瑞典人的教育观念里,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,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,小孩一周岁后就可以上幼儿园,幼儿园的老师还会期望,孩子上学前就应该已具备基本生活能力,例如可以独立吃饭等。因此,瑞典家长通常会在孩子能自己坐上婴儿餐椅后,就开始训练他们自己进食。 我所有瑞典朋友的宝宝,才刚到可以坐上婴儿座椅的年龄,就会开始用肉肉的小手拿着汤匙,努力将眼前美味的果泥塞进自己嘴里,他们那张稚嫩的小脸上沾满果泥不说,桌椅、衣服和地板也一片狼藉,到处都是惨不忍睹的食物残渣。但是,妈妈会假装什么都没看到,还会大声称赞宝宝好棒。或许,这正是瑞典小孩学习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吧!

瑞典幼儿园这样教“独立”
孩子一岁入学后,老师会在“生活自理能力”上加强训练,让他们自己用餐具吃饭、穿衣服、穿鞋等,这训练的过程非常辛苦,孩子一开始也会因挫折索性躺在地板上耍赖踢脚、哭闹,但老师会耐住性子,鼓励孩子不断尝试,不到最后关头不伸出援手。
在幼儿园最小的幼幼班(一到三岁)里,老师也会分派不同的任务给孩子,藉此培养责任感,例如轮流拿垃圾桶、将东西归位等。学期中,学校会开设烹饪课程,训练孩子拿刀切小黄瓜、杆面团做饼干。大班(三岁多到六岁)还会有责任小孩(Ansvar barn)的职位出现,责任小孩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帮全班同学拿午餐,并帮忙布置所有人的餐桌,吃饭时间一到,每天轮流的两位责任小孩推着小推车,到厨房跟阿姨拿午餐,并推回来发放给大家。这过程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,我曾问过朋友的孩子:“东西会不会太烫?厨房不会很危险吗?”只见他一脸骄傲地告诉我:“不会啦!我们大家都做得很好,而且我们会注意,不会去摸危险、烫的东西。”
学校老师跟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,例如当解释植物是如何生长时,老师不会刻板的将植物的生长概念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,而是用实际体验的方式教导孩子,让孩子自由选择要种植的“东西”,将种子埋进土里,藉由实作的过程,亲自体验植物成长的过程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有的孩子种下了一颗真正的种子,有的孩子则选择种下一颗石头、一块乐高积木,甚至有孩子异想天开说︰“我把某某同学种下去,也会长出很多个他吗?”老师不会在当下指出孩子们的错误,只会继续带着孩子,每天帮这些“东西”浇水。老师在这个过程里,也实际让孩子了解什么东西会发芽,哪些不会。

独立的家庭生活哲学
瑞典人很注重家庭生活,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,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,他们认为,自己+另一半+孩子是一个家庭;父母则是属于另一个家庭。
这里很少会看见三代同堂,瑞典人有了孩子后,照看孩子的责任也多由夫妻两人自行承担,孩子的祖父母偶尔会过来探望,但不会完全接手长期照顾。我的瑞典朋友曾告诉我,他们不是很能理解亚洲式“养儿防老”的观念,因为在他们看来,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责任,但孩子对父母却不尽然。另一个在瑞典大学任教的朋友也附和着说:“是你决定要带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,所以你必须要对他完全负责。”
尽管如此,但也不代表孩子可以向父母予取予求。瑞典孩子十八岁后,大多会离开父母,独自找房子居住,在这段期间,父母可能会资助一定比例的生活费用,但剩下的部分就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,可能是打工或者申请超低利息的学生贷款。
(瑞典移民)